前槛十二韵

垂柳阴岑院,游丝旷荡春。 蘅皋谁驻马,罗袜自生尘。 四姓良家子,三年赋客邻。 折腰行太缓,连琐语何频。 倭堕云争媚,便娟月鬭新。 灭瘢难辨玉,约指不胜银。 电笑投壶胜,江澄捣练匀。 东南劳鹤望,西北限牛津。 宝唾凝兰气,鸣黄咽绛唇。 笼禽思陇树,洞犬谢秦人。 咏絮才无对,闻琴意始真。 长安足轻薄,慎勿走琼轮。

译文:

在那有着浓密垂柳阴影的庭院里,飘荡的游丝昭示着这旷远浩荡的春日。在长满杜蘅的水边高地,不知是谁停下了马,那美人轻盈走动,罗袜扬起细微的尘土,仿佛凌波仙子。 她是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良家女子,与我这作赋之人相邻相伴已三年之久。她弯腰行礼时姿态舒缓,笑语连连,声音清脆动听。 她梳着倭堕髻,如云般的发髻妩媚动人,身姿轻盈柔美,如同那新月般清新可爱。她肌肤如玉,就连疤痕都难以察觉,手指纤细,连小小的指环都显得过于沉重。 她投壶获胜时,如同闪电般的笑容明艳动人;她在江边捣练时,动作娴熟,江水也显得格外澄净。 我在东南方像仙鹤一样翘首以盼,却无奈被阻隔在西北方如天河般的界限之外,难以与她亲近。 她吐出的唾沫都仿佛凝聚着兰花的香气,红唇轻启,声音婉转如黄鹂啼鸣。她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思念着陇上的树木;又像桃花源里的犬儿,与外界的秦人告别。 她有着如同谢道韫咏絮般无人能及的才华,听到琴音时所流露出的情意才是最真实动人的。 长安城里多有轻薄子弟,你千万要谨慎,不要轻易乘坐那华美的车子与他们交往。
关于作者
宋代刘筠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九七)。干兴元年(一○二二),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一○二)。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一○五)。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年六十一。谥文恭。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宋史》卷三○五有传。 刘筠诗,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今录《西昆酬唱集》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肥川小集》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