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猨惊后乱峰青。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繙十二经。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 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
怀旧居
译文:
这首诗里有些意象和典故,需要结合背景来理解,下面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那怀旧居处,千丛毛竹遮蔽着野外的亭子,清晨猿猴的惊叫声过后,四周的乱峰一片青葱。
在朝廷上,已经像汉代东方朔那样上奏了大量的文书,还像古人研究周代典籍一样翻阅着众多的经典著作。
身处皇宫那幽深的宫殿之中,多次为皇帝起草重要的诏令,而在讲学授业的场所,却显得孤寂冷清,只有萤火虫自在地飞舞。
当初抖衣出仕本就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起身,怎么会像荀氏家族那样,仅仅是为了家族子弟的荣耀而聚集在一起呢。
需要说明的是,“汉庭已奏三千牍”用了东方朔上书用三千片竹简的典故;“周室仍繙十二经”的“十二经”指代众多经典;“紫殿深沉频视草”描绘在皇宫为皇帝起草诏书;“缁帷寂寞自飞萤”的“缁帷”指讲学之所;“肯向荀家祇聚星”用了荀氏家族子弟才华出众、被比作群星的典故 。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筠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九七)。干兴元年(一○二二),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一○二)。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一○五)。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年六十一。谥文恭。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宋史》卷三○五有传。 刘筠诗,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今录《西昆酬唱集》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肥川小集》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