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思孔子昔在世,门生弟子三千人。 大哉卷舒圣人道,弦歌讲诵邹鲁滨。 立身非以利欲诱,至诚惟学义与仁。 雍容德艺愈磨厉,烜赫光辉弥日新。 追尘力行慕汲汲,忘疲善诱思循循。 外荣岂就卿相位,内乐惟知探道真。 所以万世作师法,望之仰之如北辰。 吾尝苦爱孟子语,渊源事业醇乎醇。 得君达欲善天下,陋巷穷惟周一身。 当时举世谓迂阔,进退何妨吾屈伸。 纷纷流俗何足托,以道优游能自遵。 瞥然顾彼万锺禄,有如聚散空中云。 乃知君子所为学,志将忧道不忧贫。 君仪建德一儒士,笃学沧溟陶粹纯。 年强有志辟邪说,气壮力苦锄荆榛。 放出森森梓杞材,秀枝烂漫敷青春。 读书侵暮即然烛,为文夜坐常达晨。 谁悯颜瓢啖藜藿,自怜范甑生埃尘。 每云外物未尝恤,披卷动能经累旬。 有时挥笔泻霖雨,但闻霹雳飞车轮。 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佳花美木竞妍秀,高山远岫皆嶙峋。 有时高谈倾耳听,又如天马超昆仑。 回顾驽骀百千辈,疲筋竭力安可群。 我嗟才识顽且鄙,书斋日得相依亲。 勤勤顾子能如此,固宜使人长书绅。
赠王君仪
译文:
我时常想起孔子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有门生弟子三千人。
孔子所秉持的圣人之道宏大高深,在邹地和鲁地,弟子们弹琴唱歌、讲学诵读。
他们立身行事不是被利欲所诱惑,内心至为诚恳,只追求义与仁的学问。
他们从容不迫地在品德和技艺上不断磨砺,那光彩荣耀日益焕发出新的气象。
后学之人急切地追随着圣人的踪迹努力践行,老师不知疲倦、循循善诱地教导着学生。
他们并不追求外在的卿相高位与荣华,内心的快乐只在于探究道的真谛。
所以孔子能够成为万代学习的楷模,人们仰望他就如同仰望北极星一样。
我一直非常喜爱孟子的言论,他的学说与事业深厚纯粹。
得志时就实现理想去造福天下,不得志时即便身处陋巷也只尽力周全自身。
当时整个世间的人都认为他们的主张迂腐不切实际,但他们的进退又何妨于自我的屈伸。
那纷纷扰扰的流俗之人哪里值得托付,而君子遵循着道悠然自得。
那些人眼中看重的万钟俸禄,在君子看来就如同空中聚散无常的云朵。
由此可知君子做学问,立志于担忧道不能行于世,而不是担忧自身的贫穷。
君仪你是建德的一位儒士,在知识的海洋中笃学不倦,品德纯粹。
你年纪正盛且有志气去驳斥邪说,气势豪壮且不辞辛苦地铲除荆棘。
你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就像那秀美的树枝在春天里烂漫生长。
你读书到傍晚就点燃蜡烛继续,写文章常常坐到通宵达旦。
谁会怜悯你像颜回一样用瓢饮水、吃着粗劣的食物,又像范冉一样炊具都生了灰尘。
你常说从不忧虑身外之物,一卷书在手就能读上许多天。
你有时挥笔写作,就像大雨倾盆而下,又似霹雳声响、车轮飞驰。
紧接着云开雾散,雨过天晴,清风拂面,没有一丝纤尘。
此时佳花美木竞相争奇斗艳,高山远峰都显得格外嶙峋。
你有时高谈阔论,旁人都倾耳聆听,你的言论就像天马飞跃昆仑。
回头看看那千百个才能平庸之辈,他们疲惫不堪又怎能与你同列。
我感叹自己才识愚笨又浅陋,好在能每天在书斋与你亲近相依。
你如此勤勉努力,确实应该让人把你的事迹长久地记在心里。
关于作者
宋代 • 陆佃
陆佃(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元祐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有《陶山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并有《尔雅新义》、《埤雅》传世。《宋史》卷三四三有传。陆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三卷)为底本。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