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释道潜 庐山杂兴 其三 庐山杂兴 其三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释道潜 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 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 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 鲍生古骚人,曾过炼师宿。 明月古坛边,题诗记修竹。 兹焉废耕陇,岁晏空菽粟。 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 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译文: 在白鹤峰的后面,是一片连绵起伏又开阔平坦的陆地。 我在道路旁向打柴的人打听,得知这里原来是古老的青牛谷。 我拨开杂乱的榛莽找到了一条小径,拄着拐杖前行,惊起了林中的麋鹿。 鲍照这位古代的诗人,曾经到这里拜访过炼师并在此留宿。 明月洒在古老的祭坛边,他还题诗记下了那修长的翠竹。 如今这里的耕地都已荒废,到了年末也没有收获到多少粮食。 微弱的夕阳静静地挂在山头,湍急的水流倾泻而下,发出如哀玉般的声响。 我回头眺望自己的居所,只见那飘动的风幡隔着树林和山麓若隐若现。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