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寒碧堂

城东十亩春萧瑟,修竹漫山蔼如栉。 飕飕细浪鸣石齿,黯黯苍云翳朝日。 虚堂正在无有处,不惜千竿开翠密。 鸣鸠野鹊亦解喜,颉颃穿林语啾唧。 但得凉阴过酒樽,莫辞晚色侵书帙。 蓬莱仙人为书榜,笔端矫矫龙蛇逸。 壮观南来无与伦,千载风流君不失。

译文:

城东有一片十亩大小的园子,在春天里显得有些冷清寂静。山上长满了修长的竹子,它们密密麻麻,像梳子齿一样整齐而茂密。 微风吹过竹林,发出飕飕的声响,好似细细的波浪轻拍着石头的棱角。灰暗的乌云遮蔽了初升的朝阳。 那宽敞的寒碧堂,正处于这清幽寂静、仿佛虚无的环境之中。主人不惜砍掉许多竹子,才在这翠绿繁密的竹林中开辟出建堂的空间。 斑鸠和野鹊似乎也懂得这份喜悦,它们在林间上下翻飞,叽叽喳喳地欢快鸣叫着。 只要能有清凉的树荫笼罩着酒杯,让人惬意地饮酒,就不要在意傍晚的暮色渐渐浸染了书卷。 传说中如蓬莱仙人般的人,为这寒碧堂题写了堂名,他笔端的字迹灵动飘逸,仿佛蛟龙和游蛇在自由穿梭。 从南方来的众多景观中,这里的壮观景象无与伦比。何氏家族能拥有这样的地方,千年来的风雅韵致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始终没有失落。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