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慎中教授

高人屏迹匡庐山,不入州府今几年。 煮葵烹藿日一饭,目光炯炯明星悬。 行修道富神所怜,绛帐弟子如云烟。 忆昨秋风宿曾𪩘,杖藜扣户君未眠。 阶松影月不到席,耿耿唯有青灯然。 高谈一倾百虑洗,似拂蒿艾披兰荃。 清诗落笔有余地,顷刻百纸珠玑联。 锦囊别后有新句,勿惜东使聊相传。

译文:

有位品行高尚的人隐居在匡庐山中,已经有好几年都不踏入州府的地界了。他每日粗茶淡饭,仅仅煮些葵菜、藿菜来果腹,可他目光炯炯,就像明亮的星星悬在那里。 他修行有道、学识渊博,连神明都怜惜他,他设帐授徒,弟子多得像云烟一般。回忆起去年秋风起的时候,我曾夜宿在曾𪩘这个地方,拄着藜杖去敲你的门,那时你还没睡。 台阶旁松树的影子把月光遮住,照不到坐席,只有那盏青灯闪烁着微弱的光。我们畅快地高谈阔论,所有的烦恼忧虑都被一扫而空,就好像拂去了杂乱的蒿艾,露出了芬芳的兰荃。 你提笔作诗,游刃有余,顷刻间就能写出上百张纸,诗句如同珍珠美玉般串联在一起。 自从分别后,你的锦囊里肯定又有了新的诗作,希望你不要吝惜,等东边有使者的时候,就托他们捎给我吧。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