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井辨才法师

法师安远徒,我见常磬折。 颓纲制像运,基搆甚宏达。 煌煌四十载,说法倾吴越。 人天会方丈,万趾常杂遝。 蔼然如丘山,四座羞蚁垤。 投老倦挥麈,毅然辞且决。 饥鹰得秋风,转盼俄一掣。 结茅南山陲,云萝占幽绝。 昔我海上还,相寻访林樾。 夜阑叩微要,猨鸟寂不聒。 慧风洒幽襟,法雨濯枯枿。 别来今四载,寒暑惊屡阕。 相望如晨星,杳杳各天末。 何当从杖藜,一笑龙泓月。

译文:

法师你是安远禅师的高徒,我每次见到你,都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 如今佛教的纲纪有所废弛,可你所构建的佛事事业却十分宏大。四十年来,你宣讲佛法,声名倾动了吴越大地。 在方丈室里,人和诸天鬼神汇聚一堂,众多的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你德高望重,如巍峨山丘一般,相比之下,周围众人就像小小的蚁丘,都自惭形秽。 到了年老之时,你厌倦了讲经说法,毅然决然地辞去事务。就像饥饿的老鹰得到秋风助力,转眼间就展翅高飞而去。 你在南山脚下搭建茅屋居住,那里云雾缭绕、藤萝缠绕,占据了最清幽绝美的地方。 当年我从海上归来,就去山林中寻访你。夜深人静时,我向你请教佛法的精微要义,猿猴和飞鸟都安静下来,不再聒噪。 你的智慧如同清风,吹拂着我幽静的胸怀;你的佛法如同甘霖,洗涤着我这枯萎的树木。 自从分别至今已经四年了,寒来暑往,时光飞逝,让人惊讶。 我们彼此相隔遥远,就像夜空中的晨星,各自在天边,渺远难见。 什么时候我能拄着藜杖去拜访你,在龙井的月光下与你相视而笑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