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邵彦瞻朝奉见寄

杨州从事多文华,新诗组织如朝霞。 高怀忽念朔方客,秋风一纸来天涯。 都城冠盖属休沐,邂逅过我森如麻。 开缄传读不知厌,愕立圜视相惊夸。 上言音形阔川路,下言杖屦埋风沙。 蹲鸱正熟邀我返,城南古寺无諠哗。 我今翩然已东下,轻舟早晚从公家。 平山堂西百尺井,请公为汲烹露芽。

译文:

扬州的邵彦瞻朝奉有很多才华文采,他新写的诗作辞藻组织得就像绚丽的朝霞一般美妙。他怀着高远的情怀忽然想起了我这个在北方的人,在秋风起的时候,从天涯之外寄来了一封信。 都城之中达官贵人正逢休假,他们偶然来拜访我时多得像麻一样密密麻麻。我打开信封读着邵彦瞻的来信,怎么读都读不够,周围的人惊愕地站着、围看着,都纷纷惊叹夸赞。 信的前面说因为山川道路阻隔,我们很久没见了;后面又说我在这风沙之地,行杖漫步都被风沙掩埋。还说那里的芋头正好成熟了,邀请我回去,城南的古寺没有喧嚣嘈杂。 如今我轻快地向东出发了,很快就会坐着小船到您家去。平山堂西边有一口百尺深的井,请您为我打上井水来烹煮那鲜嫩的茶芽。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