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潜照月师

吴兴上人心志苦,笔研十年耕学圃。 形癯骨瘦神独清,耿若霜鸥立秋浦。 锦囊新诗殊汗漫,妙语间发犹稽古。 铢锄冗长更磨揉,激浊疏清导灵府。 自然韵胜遗岛可,远跂渊明追步武。 瓶盂劝子适四方,莫学匏瓜甘堕窳。 崇山广泽徧游览,始信凭高极天宇。 蓺成技进蔚文采,楚楚华身竟何补。 茫乎三界同传舍,而我与君俱逆旅。 不如回首依老褐,妙精明心求许与。 鸣蝉委蜕藁壤余,脱略秋风即高举。

译文:

吴兴有位僧人潜照月师,他内心坚毅,志向高远,就像一位辛勤的农夫,在十年的时光里,手握笔砚,在学问的园圃中不断耕耘。 他身形消瘦,骨头清癯,但精神却格外清朗,好似那寒霜中的白鸥,独立在秋天的水滨,高洁而又孤绝。 他的锦囊里装满了新诗,内容广博宏大,那些精妙的语句不时闪现,还处处体现着对古代文化的研习与传承。他会像除草一样去除诗中冗长多余的部分,不断琢磨推敲,就像清理污水、疏导清泉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澄澈。 他诗歌的韵味自然高雅,足以超越唐代的贾岛和无可两位诗僧。他远远地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想要达到陶渊明那样的境界。 我劝你带着瓶盂去四方游历吧,可别像那匏瓜一样,只安于懒散、无所作为。 你要去遍访崇山峻岭、广阔湖泽,等你这样做了,才会相信站在高处能将天空尽收眼底,眼界和心胸会变得无比开阔。 仅仅是技艺成熟、文采斐然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外在的修饰,对于真正的修行又能有多少补益呢? 茫茫的三界就如同旅舍一般,而你我也都不过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 不如回过头来,依靠那古老的佛法,去追求精妙纯净的内心境界,寻求心灵的认可。 就像鸣蝉褪去外壳,遗落在枯草土壤之中,摆脱了秋风的束缚,就能展翅高飞,我们也要摆脱尘世的羁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