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言赴姑苏上幕

都城公子海,贤否良难会。 从容翰墨场,班班知所诣。 超然三四公,词学昔人配。 源流出苏黄,汲引功岂细。 斯人固才华,气节复远迈。 一官从幕府,未觉簿书碍。 投刃却凫行,岸巾依物外。 凝香久寂寞,清绝今可继。 初辞广陌尘,笑鼓春江枻。 楚岫与吴山,相望挹空际。 莫唱渭城歌,临流增叹喟。

译文:

在这都城之中,公子如同海里的沙子一样众多,是贤能还是庸碌实在难以分辨。 在这充满笔墨才情的领域里,慢慢观察,才能清晰地知晓每个人的造诣高低。 有那么超脱出众的三四位公卿,他们的诗词学问足以和古代的贤人相媲美。 他们的文学源流出自苏轼和黄庭坚,在文学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功劳可不小。 伯言你本来就才华横溢,而且气节高远,令人钦佩。 你到幕府去担任官职,想必不会觉得那些琐碎的公文事务是一种阻碍。 你处理事务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闲暇时头戴头巾,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 那凝香之境(指代高雅的文学氛围)已经沉寂很久了,如今你去那里,高雅清绝的风格定能得以延续。 你刚刚告别了都城街道上的尘世喧嚣,微笑着划动着船桨,驶向春江。 楚地的山峦和吴地的山峰,遥遥相望,似乎在向天际拱手作揖。 不要唱起那《渭城曲》来送别了,不然在这江边更会增添人们的叹息感慨啊。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