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兄惠顾海上既行辄有诗奉送

忆昨扁舟下京口,六月江头浪如吼。 一笑还寻浮玉叟,山半飞云似招手。 月明上船萦宿酒,倒摘沈星疑犯斗。 夜深归梦彻东吴,觉来落月穿疏牖。 山僧流连强终日,黄昏归鸟凌风疾。 玉骨萧森病枕余,一语才交复相失。 先生高节如古人,薄宦淹回行路尘。 海城寄食不自给,暂喜持杯同探春。 春风花草来踆踆,微红淡绿意旋新。 相从白发情未压,底事促别声悲辛。 淮陵欲到嗟无因,想见蔓草萦龙鳞。 浦光亭南拍隄水,冉冉落日低孤坟。 到时春色应已迟,满树黄鹂初啭时。 凭将一曲原头泪,为洒南坟松树枝。

译文:

记得从前我坐着小船顺流而下到京口,那是六月,江头的浪涛好似怒吼一般。 我面带笑意去寻访浮玉老人,山间半腰飘飞的云朵仿佛在招手欢迎。 明月当空我登上小船,身上还带着昨夜的酒意,伸手去摘水中闪烁的星星,恍惚间好像冒犯了星宿。 夜深了,我在梦里回到了东吴,醒来时,落月的清光正穿过稀疏的窗户。 山中的僧人热情挽留,让我一整天都逗留在那里,黄昏时分,归巢的鸟儿迎着劲风快速飞翔。 我身体瘦弱,刚从病榻上起身,和您刚交谈了几句,却又要分别了。 先生您有着如同古人一般的高尚节操,却因官职卑微而在尘世的道路上徘徊不前。 您在海城寄居谋生,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这次能暂且举杯一同探寻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欣喜。 春风中,花草慢慢生长,那微微的红、淡淡的绿,转眼间就焕然一新。 我们虽已白发苍苍,相伴相处的情谊却丝毫不减,可为何这么匆忙地分别,离别的声音如此悲辛。 可惜我没办法到淮陵去啊,我能想象那里蔓草缠绕着如龙鳞般的石头。 浦光亭南边,拍打着堤岸的江水滔滔不绝,缓缓西下的落日低照着孤零零的坟墓。 等您到了那里,春色大概已经渐渐迟暮,满树的黄鹂鸟开始婉转啼鸣。 请带着我这一曲如同源头泪水般的深情,洒在南边坟墓旁的松树树枝上吧。
关于作者
宋代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