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后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仿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厘数幅冰不及,字体欹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后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后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译文:

当年在翰墨的领域里有两位高人潇洒驰骋,那就是江南的李氏和洛下的杨氏。 这两位去世之后,能继承他们风范的人就很少了,在书法界西台这边唯有尚书郎(李君贶的祖先)能独树一帜。 篆书和草书的名家有不少,而这位尚书郎却能涵盖汉魏书法的精髓,跨越并超越了唐代的风格。 那些通过纸张临摹、石头镌刻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只能让人隐约看到他书法的影子,远不如你家收藏的真迹那样神韵十足。 你家这几幅侧厘纸书写的作品,那光洁度连冰都比不上,字体倾斜有致,墨迹好像还带着湿润。 在明亮的窗户下、精美的茶几上打开书卷欣赏,在座的客人激动得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忘了自己原本是坐着的。 新春时节还没听到一声春雷呢,可这书法里的线条就像龙蛇已经被惊蛰的气息唤醒,灵动异常。 当年的韦仲将、张芝之后再难有能与之比肩的人,近来也就只有这位尚书郎下笔时能有那种神韵。 要是他能早点出道见到李卫,那可就不只是王羲之的书法能给人带来强大的压迫感了。 他的书法就像枯林里栖息的乌鸦布满僧院,他的精妙诗句在两京(长安和洛阳)被人们争相传诵。 可惜啊,这位文章精妙、书法绝伦的人早已长眠地下,伊洛一带曾经浓厚的书法文化气象如今也变得凄凉了。 我拿到这如夜光珠般珍贵的书法真迹,满心喜爱却不能据为己有,只能把它还给你,重新放入那古老的锦囊之中。 从今往后我再去临池练习书法,都感觉没了笔法的灵感,只能时常在梦里去到你家的书房,再看看那绝世的书法。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