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 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弥漫,不见城东桥。 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鼈,得势饶腥臊。 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 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 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苦雨
译文:
阴沉沉的乌云携带着雨水滚滚而来,狂风呼啸,那声音就如同大海涨潮时的浪涛声一般震耳欲聋。
兴风作浪的乖龙喜欢在道路上肆意逞威,一下雨就是连续三天不停。原本平静的河流忽然之间水满四溢、一片汪洋,连城东的桥都看不见了。
那些蛰伏在洞穴里的动物,它们的巢穴被水淹没;在空中栖息的飞鸟,它们的鸟巢也被大风刮得摇摇欲坠,甚至被吹走。
只有水里的鱼和鳖,借着这大水的势头,在水中横行,它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腥臊味弥漫开来。
虽然能听到雷霆轰鸣,好似还有鬼神在号哭。田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却因为这场雨无法收割,湿漉漉的稻穗还挂在禾苗上。
农家百姓只能堵着门唉声叹气,这才觉得之前的辛勤劳作都白费了。
那乖龙却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还自认为给大地带来了充足的滋润。
由此才知道,之前旱灾时旱魃肆虐的危害,都比不上这场雨妖带来的灾难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