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钦圣宪肃皇太后二首 其二

嗣圣当天日,权宜道不居。 力明当辟事,豫下撤帘书。 备物端门远,神游武帐虚。 不知任与姒,较德定何如。

译文:

当今圣明的皇帝继承大统的日子里,皇太后虽然有机会掌权却不贪恋权位。 她努力明确应当还政于皇帝之事,预先就下达了撤帘归政的诏书。 皇太后葬礼的各种器物陈列在端门,显得那么遥远;她的魂魄已经远去,生前居住的帷帐也变得空荡荡。 真不知道她与古代贤德的太任、太姒相比,品德高低究竟如何呢。 需要说明的是,“恭挽钦圣宪肃皇太后二首”这类挽诗是悼念皇太后的,在翻译时尽量保留了诗歌庄重、典雅的氛围,且“任与姒”指的是太任和太姒,她们是古代著名的贤德女性。
关于作者
宋代毕仲游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