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子瞻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译文:

我不禁为苏子瞻发出深深的叹息,他的声名之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家的衣冠风采、家族事迹广为流传,成为美谈。苏轼兄弟几人,个个贤能出众。 他像古代诗人一样,借诗歌抒发内心的感慨,一生漂泊流离,走过了漫长的八千里路。 他心地正直,不屑于去讨好权贵;忠心耿耿,一心想要扭转国家的危局。 他遭受牢狱之灾,可这终究并非他的罪过,只能在江湖之间自我怜惜。 饥寒交迫的日子常常接踵而至,疾病也连年不断地折磨着他。 圣明的君主不会永远弃他不顾,他终于从西州得以稍微内迁。 他上奏章时言辞恳切,饱含着深深的忧虑和苦心,连宫中的内人听闻都感动得落泪。 他就像贾谊一样,会得到君主的重视,也会如同姜子牙在渭川被周文王起用那样,再度被重用。 君臣能够愉悦地相遇,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我真希望能为此献上《角招》这样的颂歌。
关于作者
宋代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