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灭双林,谁传七佛心。 译筵香篆绝,经叶蠧鱼侵。 猊座云雷歇,龙宫歳月深。 青莲流半偈,白马度千岑。 大士招提启,明君羽葆临。 对翻天竺字,助发海潮音。 空界花成雨,仁祠地布金。 九旬谈妙理,三接简宸襟。 净社延居士,生台集野禽。 琅函香拂袂,奈苑树交阴。 文字蹄求兔,机缘芥值针。 龙华他日会,应记洛生吟。
译经光梵大师
译文:
这是一首围绕译经光梵大师相关事迹与佛教氛围展开的诗,以下是较为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
释迦牟尼在双林般涅槃,如薪火熄灭,可究竟是谁传承了过去七佛的心法妙义呢?
曾经热闹的译经筵席如今香烟已绝,经书上也早已爬满了蛀虫,遭受侵蚀。
昔日威严如狮的法座前,曾经如风云雷动般的讲经盛况早已停歇,仿佛龙宫深处一般,时光悠悠,岁月漫长。
那如青莲般美妙的佛法偈语流传开来,像当年白马驮经一般,跨越了千山万岭。
高僧大德开启了庄严的寺院,贤明的君主也带着仪仗亲临。
有人对着天竺的文字进行翻译,讲经的声音如澎湃海潮般助力佛法的传播。
天空中仿佛降下花雨,佛寺里如同铺满了黄金般尊贵祥瑞。
九十天里深入探讨精妙的佛理,多次被君主召见,深得君主心意。
清净的佛社邀请居士们前来修行,往生台上聚集着野禽。
精美的经函散发着香气,拂动着人的衣袖,佛寺里树木枝叶交错,投下阴凉。
文字不过是用来领悟佛法真意的工具,就像用蹄来寻找兔子,修行中的机缘巧合,就如同芥与针相碰那样微妙。
期待着他日在龙华法会相聚,希望那时还能记得这如洛生咏般的佛理之音。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