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惠贶佳什惇叙世契诵咏感慨情见乎辞因次其韵

恭闻裕陵初,文物万古先。 仁英所造士,台阁徧招延。 堂堂丹阳公,发轫自宾筵。 维我先大夫,整驾亦周旋。 一时起接武,千里称比肩。 俱陈曲台议,共校天禄编。 心期久相契,燥湿无改弦。 晚登廊庙席,玉笋照华颠。 廐马并飞盖,斋榻连修椽。 到今启事帖,尺牍余藤牋。 忆我既冠后,群趋集英前。 公持柱史橐,水镜资平铨。 谓宜掇上第,击节称奏篇。 声名竟寂寂,感遇空拳拳。 事过剧脱兔,迩来三十年。 翰墨恍未落,拱水森已圆。 嗟哉最孤露,罪戾深益缠。 迷途虽云指,顽质何由镌。 以兹众恶归,白首犹迍邅。 屡惊流夜郎,敢望尉通泉。 弦肠恐齐断,身璧欲俱捐。 岂知巢倾覆,胎卵却复全。 圣主日方中,照曜无党偏。 宸笔下霄汉,一洗空宿愆。 生还出望外,喜极悲泪涟。 诗书手自束,衣袂轻欲翾。 犹忧抱沈瘵,针石久未蠲。 朅来问医药,蹭蹬淮之壖。 追惟曩时乐,梦破无重眠。 畴知王公子,但说副车贤。 持带走穷隶,趣驾来飞旃。 劳我鬓霜雪,欢颜语㛹娟。 北堂太夫人,备福独绵绵。 往者三殿朝,吾亲亦班联。 问讯逮妻女,悲懽深怆然。 升堂一拜阻,自痛久拘挛。 念子事方殷,使客舟车骈。 拨忙屡顾盼,尊酒劝留连。 新诗又来辱,巨轴星斗悬。 七字健欲活,靡靡争春妍。 夷途取𫘧骥,武库出戈鋋。 骤闻吴叔辩,霍然病欲痊。 感子重拜嘉,傥未沟壑填。 西风理归棹,往稼汶阳田。 王途正清廓,天子仁如天。 轩冕岂不好,于我亦青毡。 政惟萧丘火,寒焰宁复然。 亨衢子当骋,愿言早著鞭。 高闳富令息,犊子亦所怜。 世交固未替,更頼清白传。

译文:

我恭敬地听闻,在宋神宗(裕陵指宋神宗)即位之初,当时的文化典章制度堪称万古以来的先范。宋仁宗、英宗时期培养的贤才,被朝廷的台阁广泛地招揽任用。 那堂堂的丹阳公,从政的起点是在宾筵之上崭露头角。而我的先父,也驾车与之交往,一同在仕途上前行。他们当时在仕途上接连晋升,虽相隔千里却也可称为并驾齐驱。他们一同在太常寺发表议论,又共同在天禄阁校勘书籍。他们内心早已相互契合,无论环境好坏都始终保持着真诚的情谊,就像琴弦不会因燥湿而改变音调。 后来他们都登上了朝廷高位,如玉树般的美才照亮了白发。他们的厩马并行,车盖同飞,在官署里连榻而居。直到如今,还留存着当年的启事帖,写在藤笺上的书信仍有余韵。 回忆我成年之后,和众人一起在集英殿外等候。当时丹阳公手持御史的印囊,凭借着如明镜般的洞察力公平地选拔人才。他认为我应该能在科举中高中,还对我的文章击节称赞。然而我的声名却一直沉寂无闻,虽心怀感激却也只能空自拳拳。 往事如脱兔般转瞬即逝,转眼间已经过了三十年。那些翰墨仿佛还未干,而当年种下的树如今枝叶已经茂密成荫。 唉,我最为孤单无助,罪孽和灾祸也日益缠身。虽然有人为我指明迷途,但我这愚顽的资质又怎能轻易雕琢。因此,众多的恶名都归到我身上,到了白首之年依旧困顿潦倒。我屡次遭遇如李白被流放夜郎般的灾祸,哪敢奢望能像杜甫做通泉尉那样有个小官职。我的愁肠恐怕都要一齐断绝,身体和名声都想一并舍弃。 谁能想到,就像鸟巢倾覆后,里面的胎卵却又得以保全。圣主如日中天,照耀万物没有偏私。皇帝的诏书从云霄降下,一下子洗刷了我往日的罪过。我能生还实在是出乎预料,喜极而泣,泪水涟涟。我亲手捆束起诗书,衣袂轻盈得仿佛要飞起。 可我还担心自己身染重病,针灸药物都没能治愈。我前来求医问药,在淮河岸边艰难徘徊。回忆起往日的欢乐,就像梦破之后再也无法入睡。 谁知道王公子,只说我如同副车一样贤能。他带着礼物来到我这穷困之人面前,急忙驾车前来。他慰劳我这鬓发如霜的老人,带着欢快的面容,言语美好动人。 他的北堂太夫人,福气深厚绵长。往昔在三殿朝拜时,我的双亲也与他们同列。他还问候我的妻女,悲喜交加之情让人深感怆然。我却因长久的拘系之苦,连升堂拜谢都无法做到,内心十分痛苦。 我念着公子事务繁忙,使者和车船络绎不绝。他却拨冗多次来看望我,还摆酒劝我留连。如今又承蒙他赠我新诗,那长长的诗卷如星斗高悬。诗中的七言诗句刚健活泼,如争春的花朵般妍丽。就像在平坦的道路上奔驰着骏马,又像从武库中取出了锋利的戈鋋。骤然听闻他如吴叔般善辩的言辞,我的病仿佛一下子就要痊愈。 我感激公子,再次拜谢他的美意。倘若我还未死于沟壑,等西风起时我就整理归舟,回去耕种汶阳的田地。如今王道清正廓明,天子仁爱如天。高官厚禄难道不好吗?但对我来说就像那青毡旧物。我就像萧丘的寒火,微弱的火焰哪还能重新燃烧。 公子你正当在亨通的大道上驰骋,希望你早早地奋勇向前。你家门户高大,子孙众多,那些晚辈也惹人怜爱。我们的世交本就没有断绝,更要靠清白的家风传承下去。
关于作者
宋代刘跂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挚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历雄州防御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