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徽中所橅兰亭叙

永和九年暮春月,内史山阴幽兴发。 群贤题咏无足珍,叙引抽毫取奇札。 好之写来终不如,神助留为后世法。 二十八行三百字,模写虽多谁定似。 昭陵竟发不知归,尚有异形终可秘。 彦远记模不记褚,要录班班有名氏。 后生有得苦求高,俗说纷纷那有是。

译文:

东晋永和九年的暮春时节,会稽内史王羲之在山阴这个地方兴起了幽远的雅兴。 当时一众贤才的题咏其实没什么特别珍贵的,而王羲之提笔写下《兰亭集序》,获取了这奇妙的书札。 后世之人即便非常喜爱它,努力去书写临摹却始终比不上原作,仿佛有神明相助一般,这佳作被留存下来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兰亭集序》全篇二十八行,共三百字,后世临摹抄写的虽多,可谁能真正达到和原作相似的程度呢? 唐太宗去世后《兰亭集序》真迹被葬入昭陵,后来昭陵被盗发,真迹从此不知去向,不过世间还有一些不同版本的临摹本,终究还能当作秘宝留存。 张彦远在他的记载中提及了很多临摹者却没记褚遂良的临摹,《要录》里倒是清楚地记载了各个临摹者的姓名。 后来的人有所收获后就苦苦追求更高的境界,可世间那些俗气的说法纷纷扰扰,又哪里有什么正确的呢。
关于作者
宋代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