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

移松自南山,昔种十三株。 连岁苦久旱,十一已雕枯。 两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觉稍得地,翠柯渐扶疏。 乘春抽芳心,岁长二尺余。 渐有干云势,轩昂出楸梧。 对立耸奇姿,秀发动吾庐。 纷纷视众木,雀鷇望凤雏。 清风为我来,飘爽洒我裾。 足为送老资,日待偃盖舒。 予今亦已老,顾步良踌躇。 想当千载后,黛色凌天衢。

译文:

我从南山移栽来了松树,当年种下了十三株。连续多年遭遇严重的旱灾,其中十一株都已经枯萎死亡了。只有两株偶然存活了下来,过了一年也还没有长得很好。 最近觉得它们好像逐渐适应了这片土地,翠绿的树枝渐渐枝叶繁茂起来。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每年能生长二尺多。渐渐有了直插云霄的气势,气宇轩昂地高出了周围的楸树和梧桐树。 它们相对挺立,姿态奇美,那秀丽的枝叶仿佛触动了我的屋子。再看看周围那些纷纷杂杂的树木,就好像小麻雀望着凤凰幼雏一样,显得那么平凡普通。 清风似乎是为我而来,清爽地吹拂着我的衣襟。这两棵松树足以作为我安度晚年的依靠,我每天都盼望着它们的树冠能像车盖一样舒展开来。 如今我也已经老了,走路都要走走停停,犹豫不决。我不禁想象,等到千年之后,它们那青黑色的枝叶将会高耸入天。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