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和韵

东方牵牛西织女,饮犊弄机隔河渚。 西风忽起怨夜长,相望盈盈不得语。 走投上帝贷金钱,五云飞来结香𫐌。 曳裾拂露天榆冷,照影回身桂叶偏。 银潢七月秋浪高,黄昏欲渡未成桥。 却向人间借乌鹊,衔石欲半河已落。 碧雾为帐霞为裳,绛节欲尽两旗张。 灿然一星中耀芒,前瞻汉曲喜色长。 飚轮俨雅灵龙翔,相迎交赠双明珰。 临席举袖开雕扇,故人有似新相见。 共持深愿祝天工,海底乌沉参不转。 世间共传牛女喜,绮楼百尺排空起。 垂绥插竹动云阴,玉豆珠盘罗飺饵。 壶开绿酒浄于空,秋满虚庭气如水。 儿童不眠看星会,白光奕奕摇飞旆。 整衣低首祝深心,未祝焚香先再拜。 曈眬晓动斗车移,小雨班班怨别离。 天上还应分凤轸,人间又喜见蛛丝。 空堂野老头如雪,不解祈巧但祈拙。

译文:

在浩瀚的天空中,东方是牵牛星,西方是织女星,它们一个像是在河边饮牛,一个像是在摆弄织布机,被银河两岸的沙洲远远隔开。 秋风突然吹起,织女埋怨这漫漫长夜,只能与牵牛星含情脉脉地遥遥相望,却无法倾诉心中的话语。 无奈之下,他们向上帝借贷金钱,瞬间五彩祥云飞来,结成了华丽的香车。织女拖着裙摆,拂过清冷的天空,天上的榆树仿佛也透着寒意,她在月光下转身,身影映照出来,连桂叶都显得有些倾斜。 七月的银河秋浪高涨,黄昏时分他们想要渡河,却还没有形成鹊桥。于是只能向人间借乌鹊来搭桥,乌鹊们衔着石头,还没把桥搭好,银河却已渐渐隐去。 他们用碧绿的雾霭做帐幕,以绚烂的云霞为衣裳,红色的符节快要用完,两面旗帜高高飘扬。一颗明亮的星星在中间闪耀光芒,他们望着银河的方向,脸上满是喜悦。 飞车庄重地驶来,宛如灵动的蛟龙翱翔,他们相互迎接,交换了一对明亮的耳坠。 来到筵席前,织女举起袖子,打开精美的雕扇,这熟悉的故人,此刻相见竟好似初见一般。 他们共同怀着深深的心愿向老天爷祈祷,希望时间能永远停驻,就像海底的太阳不再下沉,参星不再转动。 世间到处都在传颂着牛郎织女相聚的喜事,华丽的楼阁百尺高,仿佛要排空而起。人们在楼阁上垂下绥带、插上竹子,引得云影晃动,还摆上了玉制的豆器、精美的盘子,里面装满了美食。 打开酒壶,绿色的美酒清澈得如同虚空,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旷的庭院里,清冷如水。 孩子们兴奋得睡不着觉,都跑来看牛郎织女的星会,只见那星光闪烁,好似飘动的旗帜。 他们整理好衣服,低头虔诚地许下深深的心愿,还没祈祷就先焚香拜了又拜。 天色渐渐破晓,北斗星的斗车开始移动,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仿佛在埋怨他们的离别。 天上的牛郎织女或许又要分别乘坐凤车,而人间的人们却又欣喜地看到了蜘蛛结的丝,寓意着获得了巧艺。 我这个在空堂里的老头已是白发如雪,不懂得祈求灵巧,只希望自己能更加笨拙一些。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复

李复(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铭》),字履中,号潏水先生,原籍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因其先人累官关右,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上书《李居士墓志铭》)。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为文字交。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哲宗元祐、绍圣间历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徽宗崇宁初,迁直秘阁、熙河转运使。三年(一一○四)知郑、陈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东转运副使。靖康之难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潏水集》附录宋钱端礼撰《书潏水集后》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宋元学案》卷三一有传。 李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潏水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藏北京图书馆,简称文津阁本)和残存《永乐大典》中李复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