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寺山

晴山堪著眼,别意不胜秋。 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 要须乘下泽,不待到壶头。 预恐登临处,长思马少游。

译文:

这首诗名为《登仕山》 。下面为你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晴朗的山峦景色宜人,很值得观赏,可我此刻离别的愁绪,在这萧瑟的秋意中更显浓重,几乎让人难以承受。 这一次与亲友分别,虽只是暂别三年,可也是为了那微薄的俸禄,为了生计而奔波。 我心想,日后若有机会,就该早早乘坐轻便的车子归乡隐居,可不能像马援那样,征战到了壶头山,老病交加还在前线拼杀。 我甚至预先担心,以后再登上高处时,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马少游。他主张人生在世只要衣食无忧、安稳度日就好,而我也会愈发向往那样平淡闲适的生活。
关于作者
宋代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