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余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隠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欹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礼武台坐化僧
译文:
至人原本就没有世俗的心思,他的生起和寂灭都是因为各种因缘聚合。
虽然他已经化去,但慈悲的愿力依然留存,他的身形留在了这礼武台的山巅。
听闻他的声名并且向他致敬的人,所获得的福报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千年来一直放在这里的一钵水,让多少人的旧疾痊愈。
那兖州军里的骁勇雄兵,骑兵和步兵加起来还有数千人。
他们一声呼喊仿佛能摧毁山峦,从四面合围就像天空垂落下来。
那十八个村子里的老老少少,照理说顷刻间是难以保全的。
村民们悲哀地向香火祈祷,甚至去毁坏佛塔、投掷砖块。
可那些盛怒的士兵忽然惊恐地奔逃,就好像看到了什么一样。
佛平等地看待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哪里只是怜悯这些村民呢。
我来到这里已经两次了,连小孩子都表现得十分虔诚。
在黑暗的室内点燃火烛,那青灯的光芒已经显得柔美动人。
我开始阅读墙壁上的碑文,其中蕴含的神奇力量隐秘而不为人知。
很遗憾我的言辞不够精妙,要是能有像椽子那么粗的笔就好了。
回去的路上云黑月暗,涛波阻隔了长长的河流。
溪边的老翁停下船等待,相互呼唤的声音接连不断。
解开缆绳被风吹向岸边,船行到河中间水灌进了船里。
船身倾斜脚步都站不稳,最终还是摆脱了蛟龙的威胁。
这礼武台的兴衰好像是有所等待的,正赶上贤明的使君。
使君一定能挑选出有德行的人,拂去尘埃点燃熏香。
这僧人往昔承接了灵山的嘱托,早早契合了少林的禅法。
请给我一块石碑,我要把《维摩诘经》里的篇章也刻上去。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