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浪阁辞

沛高皇之受嬴兮,刘别子曰楚元。 羌好诗而说义兮,敬设醴於穆生。 戊始怠而穆去兮,申白笑而钳市。 富传孙而失国兮,派辟彊之支子。 爰清浄而少欲兮,以身悟乎霍光。 蹇孙向之洽闻兮,至耆老而弥良。 曰众贤和于朝兮,万物和于野。 粤百世而能调兮,民胥来而凤下。 惟刘有后于楚兮,千岁发夫道原。 流其芳以益远兮,伟壮舆之不愆。 原惟博而好直兮,向异世而复起。 舆惟进而未已兮,载向学亦不坠。 彼元结之信修兮,羌何为此漫浪也。 将履中而晦外兮,其德固天之放也。 惟漫浪之为言兮,匪正则之嘉名。 岂其惩屈之死忠兮,欲猗移以保生。 结当易之一爻兮,幽人履而正吉。 舆方壮而恶画兮,弃尔辅欲谁頼。 吾语子漫浪之可兮,遗物往其庶几。 苟畏人而群于人兮,拭唾面其犹殆。 朝骋望乎紫霄兮,夕归次乎左蠡。 五老兮在上,星子兮在下。 垂瀑介于高丘兮,洞深林而北靡。 飞梁亘于三峡兮,倏异景而殊世。 青松屋兮桂宇,辛夷房兮梅户。 兰糗兮菊粻,荪体荐兮肴若芳。 云驷兮霓辀,岁将晏兮谁与游。 烟为衣兮水为珮,君谁须兮林之际。 吾以漫为旌兮,建彼太虚之上也。 吾以浪为乘兮,周彼八荒之外也。 羾万里而不逢人兮,御谒我以宜止。 晻轰轰而旷汹汹兮,羌何以辩乎明晦。 弥高出于千仞兮,群凤过而北南。 弥幽径于雷室兮,列缺惊而后先。 求佺侨而不得兮,咸勃窣其在下。 乃山泽之臞兮,夫何足以跂而望我。 茫吾不知其所如兮,黔嬴告我以何舍。 出无阴兮入无阳,旋丹崖兮匝大荒。 忽临睨夫故居兮,群梯危之蜂户。 伛白叟之扶童兮,迎谓我以良苦。 返吾稼兮复吾樵,山{山悤}{山悤}兮江滔滔。 舆先人之善俗兮,虽百世犹未改。 彼鲁衰而龂龂兮,吾老穉以知耻。 匪礼失而求野兮,民固化于不恌。 舆克家而好常兮,庸谨行以毋慠。 怀向原之遗直兮,念尔祖而履薄。 陈洪范之九畴兮,叙三统与七略。 以为博而弗考兮,蹇无用而束阁。 纷舆世之多贤兮,匪曲全而好修。 惟仁宅与义路兮,羌可居而必由。 结信贤而自晦兮,忘其同物以迷世。 凫与波而上下兮,夫固非驹之所喜。 乱曰:接舆诡而悟圣兮,匪沮溺亦楚狂。 圣与言而莫顾兮,人以为知乎大方。 既不足用吾中兮,吾将从回宪之所臧。

译文:

汉高祖承接了秦朝的天下,刘氏有一支封于楚,其始祖是楚元王。他喜爱诗歌且崇尚道义,恭敬地为穆生设置甜酒款待。到了刘戊开始怠慢,穆生便离去,申公、白生被笑着处以钳刑在街市示众。楚国财富传到孙子时就失了国,却分出辟彊这一支系。辟彊为人清静少欲,以自身的言行让霍光有所感悟。他的孙子刘向学识渊博,到了年老的时候品德更为美好。 在朝堂上众贤人和睦相处,在郊野万物和谐共生。历经百世仍能协调得当,百姓都来归附,凤凰也降临。刘氏在楚地有后代传承,千年后开启了道的源头。其美名流传得越来越远,壮舆(可能是指与刘氏相关的某人)的行为也没有过错。原(可能是指某人)学识广博且正直,就像刘向在不同的时代又重新崛起。舆(可能是指某人)不断进取不止,传承刘向的学问也没有衰落。 那元结确实品德美好,为何却如此放任自在呢?或许是遵循中庸之道而外表隐晦,他的品德本就是上天所赋予的一种自在之态。“漫浪”这样的说法,并非是符合正统的美好名称。难道是他以屈原尽忠而死为鉴戒,想要以一种随波逐流的姿态来保全生命吗?元结应当从《易经》的一爻中得到启示,就像幽人遵循正道会有吉祥之兆。舆正当壮年却厌恶规划,抛弃了辅佐之人还能依靠谁呢? 我告诉你“漫浪”是可行的,抛开外物也许能接近这种境界。如果害怕他人而随波逐流与人合群,就算被人唾面自干也还是危险的。早上在紫霄峰纵目远望,傍晚回到左蠡休息。五老峰高高在上,星子县在下方。瀑布垂挂在高丘之间,穿过幽深的树林向北蔓延。飞架的桥梁横跨三峡,转眼间景色奇异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有青松搭建的房屋、桂木建成的楼宇,辛夷花装饰的房室、梅花掩映的门户。用兰草做干粮、菊花做食粮,用荪草装饰身体,菜肴散发着芬芳。驾着云做的马匹、霓做的车辕,岁月将尽又有谁和我一同出游呢?以烟为衣裳、以水为玉佩,你在山林之间等待着谁呢? 我以“漫”为旗帜,树立在太虚之上;我以“浪”为座驾,周游于八荒之外。飞行万里都遇不到人,有人劝我应该停下来。四周昏暗轰响、空旷汹涌,又怎能分辨清楚光明与晦暗呢?高高地超出千仞之高,群凤从南北方向飞过。走进幽深如雷室的小径,闪电在前后让人惊惶。想寻找偓佺、王子乔这样的仙人却找不到,他们都在下方匆匆忙忙。那些山林中的清瘦隐士,又哪里值得我去仰望呢? 我茫然不知要去往何处,黔嬴告诉我该在哪里栖息。出来没有阴天,进去没有晴天,绕着丹崖,走遍大荒。忽然俯瞰故乡,看到像蜂巢一样建在高险处的房屋。弯腰的老人扶着孩童,迎接我并说我一路辛苦。 回去从事稼穑、再去打柴,山间云雾缭绕、江水滔滔不绝。舆的先人有良好的风俗,即使历经百世也没有改变。鲁国衰败时人们还争论不休,而我们这里老幼都知道羞耻。不是在礼仪缺失时才向民间寻求,百姓早已养成了不轻薄的风气。舆能够持家且遵循常规,平常谨慎行事而不骄傲。 怀着刘向、刘原的正直遗风,思念着你的祖先,行事要如履薄冰。陈述《洪范》的九种大法,叙述三统和七略的学问。如果认为广博却不去考证,那就像无用之物被束之高阁。世间有众多贤人,他们不曲意求全而注重修养。只有以仁为宅、以义为路,才可以安居且必须遵循。元结确实贤能却自我隐晦,忘记了与外物相同而迷失于世间。野鸭随波上下起伏,这本来就不是骏马所喜欢的。 尾声说:接舆以诡谲的言行点悟圣人,他和长沮、桀溺一样也是楚国的狂人。圣人与他交谈他却不顾及,人们认为他懂得大道。既然我的才能不被重用,我将追随颜回、原宪所崇尚的品德。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