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其二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译文:

在鼓乐声中寻找走失的孩子,起初还懵懂不知学习该去往何方。 时光如流水,逝去的日月已经很多,但好在如今岁月尚不算晚。 整个国家里大多是唱着通俗《巴人》曲的人,像那超凡脱俗之士又有谁能理解呢。 在平坦的陆地上是不能行船的,远方的客人应当来到这里。 长久定居会对屋舍感到厌烦,风雨交加之时更让人劳神忧思。 我像孔子当年一样,羡慕那些可以为贤德之人执鞭驾车的人,可又有谁能与我同处这一时代呢。 破旧的皮衣难以抵御冬日的寒冷,需要找件完好的衣服来补上腋下的破洞。 直言敢谏就会招来责骂,谨言慎行又会遭到讥讽。 成就高尚品德尚且如此艰难,那些志向浅薄的人又怎能有什么期望呢。 收起声音,藏起内心的热烈,就像雷电之火忽然微弱下去。 张开嘴巴还是要欢笑,这些事情就都先放下,不要再去追究了。 闭上眼睛可以进行内省,回归自我,独自修养而不随波逐流。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