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 其一

洁腹不受污,昔人因食薇。 薇亦周土生,悲哉怀永饥。 武王与周公,圣德天动威。 奈此二子何,犹叹安适归。

译文:

这首诗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情感,下面是翻译: 伯夷、叔齐有着纯净的内心,绝不肯受世俗的污染,就像古人因为坚守气节而采食薇菜。 可这薇菜啊,也是生长在周朝的土地之上,令人悲叹的是,他们心怀大义,宁愿长久忍受饥饿。 周武王和周公,他们有着圣明的品德,其德行感天动地,威严无比。 可对于伯夷、叔齐这两个人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依旧悲叹,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真正能安心归依的地方。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