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浆

暑卧午呀呷,蠲烦何所投。 岩桂割辛芳,石蜜滋甘柔。 沃以火鼎沸,閟之冰井幽。 三日出深幂,明琼盎黄流。 冰火离坎类,意比秫麦缪。 辛甘既两适,不湎亦销忧。 中年苦内热,岁愿西风秋。 寒凉犯所畏,发散资尔谋。 时时以觞客,三献不一酬。 缅思湘累语,啜醨终所羞。 北斗酌此浆,违世聊远游。 恐复迷吾往,仆悲道阻修。 淮南归来些,憭栗令人愁。 百壶无此饯,夙志慕林丘。 宁怀小山感,不为桂枝留。

译文:

夏日中午酷热难耐,我躺着大口喘气,要消除这烦闷该靠什么呢? 于是割下散发着辛辣芬芳的岩桂,再添上甜蜜柔润的石蜜。 把它们放入滚烫的鼎中煮熬,然后将煮好的液体密封起来,藏在幽深的冰井里。 三天后揭开层层覆盖的东西,只见明亮的琼玉般的容器中,金黄的桂浆如流水般。 这冷热交汇的制作方式,就如同《易经》中离卦(代表火)和坎卦(代表水)的相互作用,其巧妙构思堪比用高粱和麦子酿酒。 这桂浆辛辣与甘甜的味道恰到好处,即使不过量饮用也能消解忧愁。 人到中年,苦于体内燥热,每年都盼望着西风送秋来。 但又害怕寒凉之性的东西伤害身体,还好有这桂浆能起到发散内热的作用。 我时常拿这桂浆招待客人,多次敬酒,客人却不怎么回应。 我不禁想起屈原的话,喝薄酒那样的行为终究是令人羞愧的。 我想象着用北斗星来舀这桂浆,离开尘世去远游。 可又担心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像仆人一样悲叹道路艰难漫长。 就像淮南小山召唤游子归来的辞赋,那凄清的氛围让人忧愁。 即便有百壶美酒也比不上这桂浆饯行的情谊,我向来就向往山林生活。 宁可怀有像淮南小山那样思念友人的感慨,也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停留。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