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毕公叔饮城东

西城昔相值,桃初两三红。 翩翩骛长陌,春风摇马鬃。 后君归几日,游絮已蒙蒙。 解鞍不待憩,相命古原东。 芍药虽俗花,狂姿幸时供。 平生于知己,千过不一逢。 感君欲开口,清洟出沾胸。 君如陶渊明,不为五斗恭。 胡为青纶上,朱墨纷外蒙。 弃官能从我,短后追田翁。 铜斗酿秫麦,竹枝弋凫鸿。 何必悲无衣,缊黂聊御冬。 九辩太高洁,五噫苦羁穷。 置此无滑和,天情反其中。 市药非市名,名闻药何庸。 十浆馈五浆,犹畏闻者从。 如何酆城畔,夜夜生长虹。

译文:

当初在西城与你偶然相遇,桃花才刚刚绽放出两三朵嫣红。 我们轻快地驰骋在长长的道路上,春风吹拂着马的鬃毛。 你回去才没几天,飞扬的柳絮就已经迷迷蒙蒙。 我们解下马鞍,顾不上休息,相约来到古老的原野之东。 芍药虽然是比较俗气的花,但它那肆意的姿态倒也应了此时的景。 我这一生对于知己,就算经历千百次也难逢上一个。 感激你对我的情谊,话到嘴边,清泪涌出沾湿了前胸。 你就像那陶渊明一样,不会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恭敬。 可为何还戴着青纶头巾,被那官府的文牍事务缠绕其中。 你要是能弃官和我一起,穿着短衣追随那田间老翁。 用铜斗来酿造秫麦酒,手持竹枝去射猎野鸭和飞鸿。 何必为没有好衣服而悲伤,粗麻乱絮也能勉强抵御寒冬。 《九辩》的情怀太过高洁,《五噫歌》又满是羁旅穷困的苦痛。 把这些都抛开不要理会,让天性回归到自然之中。 买药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博取名声,名声传开了药又有什么用。 十家卖浆的,五家赠送,还怕有听闻者跟从。 可为什么在酆城的边上,夜夜都有剑气化作的长虹。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