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直舍对客

鸟声落檐间,竹色在户外。 解屦置几前,放杖当椅背。 默然仰栋时,往与古初会。 有时遗坐客,十问不一对。 尚因呼乃觉,笑自谢顽昧。 知非慕蘧子,事去等蜩蜕。 一生所未免,饮食与眠睡。 所以更颓然,可乐本非内。 有心欲何用,桥起则形累。 頼客同门生,旷荡乃不愧。

译文:

鸟儿的啼鸣声从屋檐间飘落,翠绿的竹色映入户外的视野。我脱下鞋子,把它们放在茶几前面,将拐杖靠在椅背上。 静静地仰头望着屋梁的时候,我的思绪飘远,仿佛与远古时代的精神相交汇。有时候,我甚至忽略了在座的客人,人家问我十句话,我都顾不上回应一句。 直到客人呼唤我,我才从沉思中惊醒,然后笑着自我解嘲,说自己愚笨糊涂。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羡慕蘧伯玉能及时认识过错、改正错误,不过那些过去的事情,就像蝉蜕去外壳一样,已经成为过去。 人这一生难以避免的,不过就是饮食和睡眠这些基本需求罢了。所以我更加放任自己,因为真正的快乐本来就不在于外在的事物。 如果总是有过多的欲望和想法,又有什么用呢?一旦有了执念,就如同身体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幸亏这位客人是我的同门学友,他心胸开阔,我这样的表现才不至于让自己太过羞愧。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