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

坐狂得世捐,作官故不了。 十年未弛负,半世不黔灶。 居然颜玉雪,及是鬓蓬葆。 碧山已焚鱼,白水初种稻。 瓜区可深隠,圭窦便却埽。 之子怀世资,行修名誉好。 避人本愉恬,坐我亦枯槁。 顷求田野处,政以城郭扰。 常时啜仳别,幸尔晏言笑。 如兰岂异臭,复瓿本均好。 不惩范釜尘,尚作韩编盗。 斲轮元戒疾,纻絮非病少。 莞尔劝之休,怡然守而嫪。 翻思南迁久,祇幸北归早。 三已令奚愠,四至卿诚巧。 所欣颠木蘗,莫羡姣人瞭。 同气靡间言,它人阙忠告。 贫居无酒肉,穷巷有探讨。 葵作饱蓬蓬,茗浇忧悄悄。 长闲味更永,竞进念已剿。 目鸿天苍苍,梦蝶日杲杲。 蘅皋美新雨,藜杖邈高蹈。 营斋直新径,创槛俯幽沼。 架以我园檀,茨之子官草。 优游聊卒岁,邂逅可同调。 佩玉子终翔,菟裘我方老。 囊中餐玉法,枥上追风骠。 能知面不腼,未用心如搅。 平生夔契慕,晚岁瞿聃妙。 但欲入林深,子来应问道。

译文:

因为性格狂放而被世人抛弃,所以为官也总是做不好。十年了债务都还没还清,半辈子生活困苦,灶上的烟囱都没被熏黑过。 我面容居然还如玉般洁净,但到如今两鬓已如蓬草般斑白。在青山中已烧了征召的文书,在白水边刚开始种植水稻。瓜田所在之地可以让人深深隐居,简陋的门户正好谢绝宾客。 你怀有济世的才能,品行端正且名誉良好。你本就喜欢恬淡地避开世人,和我在一起也让我这枯槁之人感到安宁。 不久前我寻求田野居住之处,正是因为城郭生活的纷扰。平常总是因为离别而伤感,幸好如今能一起欢乐谈笑。我们就像兰花一样气味相投,不管是被看重还是被搁置都同样泰然。 不因为像范丹那样贫困潦倒而悔恨,还像韩愈那样盗窃编书的机会努力学习。砍车轮要告诫自己不能急躁,粗麻絮做成的衣服虽差但也没什么大病能把我打倒。 我微笑着劝你停下那些世俗的追求,你也怡然自得地坚守自己的选择。回想起被贬南方那么久,只庆幸能早日回到北方。三次被罢免官职又有什么可恼怒的,四次升迁到卿相之位虽然巧妙但也不值得羡慕。 我欣喜于倒下的树木又长出新芽,不羡慕那些容貌姣好之人的精明。我们兄弟之间没有隔阂,旁人却缺少对我们的真诚劝告。 虽然贫困的居所没有酒肉,但在这偏僻的小巷里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学问。吃着饱满的葵菜也能饱腹,喝着茶能消解忧愁。 长久的闲适时光滋味更加悠长,追逐名利的念头早已消除。看着天空中苍茫飞翔的鸿雁,在明亮的日光下如庄周梦蝶般自在。 雨后的蘅草水边景色真美,我拄着藜杖悠然漫步。修建斋房直通新开辟的小径,建造栏杆俯瞰幽静的池塘。用我园中的檀木做架子,用你官地上的草盖屋顶。 悠闲自在地度过这一年,偶然相逢我们志趣相投。你终会如佩玉般翱翔官场,而我则要在菟裘之地慢慢老去。 行囊中有餐玉的养生之法,马厩里有追风的骏马。要是能做到不惭愧,就不会心中烦乱。 我平生一直仰慕夔和契那样的贤臣,晚年领悟到了瞿昙和老聃的精妙哲理。我只想深入山林隐居,你若来应该也是来问道求道的。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