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缙云守关彦远浮山作

广陵形胜昔所闻,昆冈作轴江为门。 西来蜀道从万里,伏堆藏阜争崩奔。 盘挐蹙踏得江住,精铁一亩岿然存。 半潜屋牖半出户,鼍龟见背熊罴蹲。 我行平地是绝顶,叹息但以指爪扪。 谁言一水限南北,壅遏势极逾腾骞。 不然安得江南之山踊跃出,中流浮玉犹崷崒。 操权高视竞瓜分,岛夷索虏何烦述。 木兰水调更凄凉,延和小语尤苍猝。 周公卜雒贵坦平,亦言有德易以兴。 真人龙飞狐兔窘,御营周堑压芜城。 大明寺中老竹在,九曲池上新荷生。 君胡闻此不数往,地中顽矿烦嘲评。 自言家世西湖侧,惯闻洗土开南屏。 欲空息壤发幽秘,河曲定笑劳精诚。 君不见珊瑚玲珑石上吐,海底有山那可睹。

译文:

过去就听闻广陵地势优越、风景壮美,它以昆冈为中轴,长江如同门户。 那从西边蜀地绵延万里而来的山脉,像是隐藏着无数山峦丘阜,它们争相奔腾而来。 群山盘绕挤压,似乎把江水都阻拦了下来,而浮山就像一亩大小的精铁,巍峨地屹立着。 它一半好似潜藏在房屋门窗之间,一半又露在外面,外形如同鼍龟露出脊背,又像熊罴蹲伏着。 我行走在浮山,感觉平地就像是绝顶一般,只能叹息着用手指轻轻触摸。 谁说这一条江水就能分隔南北呢,江水受到阻挡,积聚的势头达到极致后便更加奔腾汹涌。 不然的话,江南的山峦怎么会踊跃而出,江中心的浮山才会如此高耸险峻。 历史上那些掌权者高瞻远瞩,竞相瓜分天下,那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势力又何须多提。 听着《木兰水调》的曲子,更觉凄凉,回忆起延和殿中的那些话语,尤为仓促。 周公占卜选择在洛阳建都,看重的是地势平坦,也说有德行的人在此容易兴盛。 如今圣主兴起,敌人如同狐兔般困窘,御营周边的壕沟紧挨着芜城。 大明寺中的老竹子依旧存在,九曲池里又长出了新荷。 您为何听闻这些却不常去游玩呢,还对这地下的顽石加以嘲讽评论。 您自己说家世在西湖之畔,习惯了听闻挖掘泥土开辟南屏山的事。 想要挖开息壤探寻其中的奥秘,河曲的人定会嘲笑这徒劳的精诚之举。 您难道没看到珊瑚在石头上玲珑地生长,海底的山又哪里能轻易看到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