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乐府十二辰歌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犂。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译文:

小老鼠偷偷地啃食着牛身上的肉,牛却浑然不知,牛并不愿意被养肥了用于祭祀,而更愿意去拉犁耕地。 老虎吼叫时会引来狂风,虎皮最终却被人利用;兔子狡猾地居住在月亮的传说里,可它的肩胛却可能会被煮成美食。 想要预感到潜藏的战火,就像那两条龙的死去;独自为晋国大泽中那条被遗忘的蛇感到悲哀。 丢了马这件事的吉凶祸福正聚集在门前,难以立刻判定,臧和谷两个人,一个放羊时读书,一个赌博,结果都丢了羊,他们的行为差异也难以简单评判谁更该受责。 猕猴戴上帽子离开了才感到惬意,呆若木鸡的它面对风雨却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不必像蜀地的狗那样少见多怪地乱叫,阮籍甚至能和猪一起在酒樽旁畅饮。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