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行赠郭法曹思聪

越罗作衫乌纱帻,长安青云少年客。 梁门门西狭斜陌,飞阁氤氲多第宅。 南威十五桃花色,箫管哀吟动魂魄。 银槽压酒倾琥珀,青丝络头飞赭白。 韩狗胡鹰快多获,少年意气区中窄。 金昆玉季盈十百,君独飘翩异风格。 十岁铅丹事书册,岂徒新丰困寒阨。 能犯龙头请恩泽,送君此行无怆恻,努力功名传烜赫。 它年寻我吴山侧,踯躅盈山禽磔磔。

译文:

这位穿着越地丝绸制成的衣衫、头戴乌纱头巾的,是长安城里志在青云的少年才俊。在梁门西边那曲折的小巷里,高耸的楼阁云雾缭绕,到处都是豪门府邸。 有那如十五岁南威般有着桃花般容颜的美人,吹奏着箫管,那哀伤的乐声直动人心魄。酒槽里的美酒被压榨出来,如琥珀般晶莹剔透地倾洒而出。少年们骑着头戴青丝络头的骏马,那马毛色赭白相间,奔跑如飞。 他们带着韩国的名犬、胡地的猎鹰去打猎,收获颇丰,年少气盛的他们觉得这世间都太过狭小。周围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弟多如繁星,而只有你风度翩翩,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 你十岁起就用铅丹校正书籍,勤奋苦读,又怎会像当年新丰的马周那样被困于贫寒之中呢?你有勇气犯颜直谏,向皇帝请求恩泽。如今送你踏上这远行之路,你不必悲伤难过,要努力去博取功名,让自己的名声显赫于世。 等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到吴山之侧来找我,那时那里漫山都是踯躅花,山间还有禽鸟发出磔磔的叫声。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