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子常携琴入村

阎夫子,通古今,家徒四壁犹一琴。 今年二月雨霖霪,喜君垅麦如人深。 屋间幽默咸池音,高山流水我非听,听我说君辛苦吟。 薛老村西十里地,旱日燎原无柳林。 芒鞋曳杖逐镰笼,当午未食饥烧心。 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麦未收打催种豆,屋下迹少田间多。 阎夫子,时我过,我与夫子良同科。 四体虽勤口𫗦众,煮豆然萁穷奈何。 人谓君琴语辛苦,此曲无乃伤天和,君不见夫子宋围不糁犹弦歌。

译文:

阎夫子,知晓古往今来之事,家中一无所有,唯有一把琴相伴。 今年二月,雨水连绵不断。令人欣喜的是,您田垅上的麦子长得跟人一样高了。屋内安静无声,只传来如《咸池》之乐般美妙的琴音。我并非单纯听那高山流水般的琴曲,而是在听您那饱含辛苦的吟唱。 在薛老村西边十里远的地方,干旱之时仿佛燎原之势,连柳树都难以存活,不见柳林。您穿着草鞋、拄着拐杖,带着镰刀和箩筐,在田间忙碌。到了中午还没吃东西,饥饿感直烧心窝。 那一大片麦田里,金黄的麦浪翻滚,可麦秆上却有像蜗牛一样的蝻虫盘踞在麦穗上。麦子还没来得及收割打场,又催着去种豆子,家里的脚印少了,田间的脚印却多了起来。 阎夫子啊,我时常去看望您,我和您其实是同一类人啊。我们四肢虽然勤劳,能让众人有饭吃,但就像煮豆燃萁一样,生活困窘又能怎么办呢。 有人说您的琴声诉说着辛苦,这曲子恐怕有伤天和。可您难道没看到当年孔子被困在宋国,即便没有米下锅,依然弹琴唱歌吗。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