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守谏议韩璹祷雨有应

长蜺饮井井欲干,白鼍鸣窟凄风寒。 公马未驾阴漫漫,公归湿幕濡旌幡。 霜刀不染鹅颈殷,涂龙安享雩舞闲。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麦青青大麦攒。 拜公起舞公颜欢,明日空阶响夜阑。 屋漏不复愁衣单,帡幪广厦安如山。

译文:

天边长长的彩虹像巨龙俯身伸向井中饮水,仿佛要把井水吸干;白色的鼍龙在洞穴中鸣叫,四周弥漫着凄凉寒冷的气息。 韩公的马匹还未套上马车,天空就已阴云密布。等韩公祈雨归来时,雨幕浸湿了营帐,也打湿了旗帜。 以往干旱时人们为求雨可能采取的残酷方式(如杀鹅等)不再有了,如今不用再动那血腥的“霜刀”,涂饰的土龙也能安享着人们轻松的雩舞仪式。 低湿之地的桑树郁郁葱葱,枝叶鲜嫩柔软,伸手就可以攀折;小麦一片青葱,大麦也密密地聚集生长。 人们向韩公跪拜,欢快起舞,韩公的脸上也露出了愉悦的神情。到了第二天夜里,空荡荡的台阶上还响着雨滴落下的声音。 房屋不再漏雨,人们也不再为衣衫单薄而发愁,大家就像处在高大宽广的房屋庇护之下,安稳得如同山峦一般。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