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城西赠金乡宰韩宗恕

大夫盘中定州盏,三举檐花舞凌乱。 请君行盏且莫稽,为君起赋饮城西。 城西古道如涧深,东风吹沙不见林。 虚堂更觉野原阔,榆柳浩浩波涛吟。 杂花一园来远道,两株江南梅更好。 樱桃已晚犹烂漫,百株如雪聊可绕。 常时东风无此寒,常时诸君无此闲。 且看瓶口似鱼贯,莫惜面文如缬斑。 大夫工为宋玉赋,思不能涯字无数。 秀才酷类东野贫,白屋青山愁曲身。 籍咸不肯羞北阮,主簿高材即仇览。 成诗午景已妍和,罢酒花开应更多。 山翁归不醉,当奈岘山何。

译文:

金乡宰韩宗恕大夫的盘中摆放着定州产的精美茶盏,酒过三巡,屋檐下的灯花光影摇曳,好似在翩翩起舞,凌乱多姿。 请您赶紧行酒,切莫拖延,我为您起身赋诗,来描绘这城西宴饮的情景。 城西的古道如同山涧一般幽深,东风裹挟着沙尘,眼前连树林都难以瞧见。走进那空旷的厅堂,更觉野外的平原无比开阔,榆柳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波涛在吟唱。 有一园子从远方移植来的各种花卉,其中两株来自江南的梅花更是格外出众。樱桃花期虽已临近尾声,却依旧开得烂漫,那上百株樱花如白雪般簇拥,人可以在其间随意环绕漫步。 平日里东风可没有这般寒冷,平日里诸位也没有这样的闲暇时光。且看那众人依次传递酒杯,如游鱼成串,不要吝惜脸上因饮酒而泛起如彩缬斑纹般的红晕。 韩大夫擅长像宋玉那样创作华美的辞赋,思绪如滔滔江水没有边际,写下的文字不计其数。一同宴饮的秀才穷得好似孟郊,只能住在简陋的白屋,对着青山发愁,身体也因生活的困苦而显得佝偻。 在这宴饮之人中,有人像阮籍、阮咸不嫌弃北阮那样不拘门第,主簿才华出众,就如同汉代的仇览一样。 大家吟诗成篇的时候,中午的景色已经变得温暖宜人,等酒宴结束,盛开的花朵想必会更多。 要是我们这些人回去的时候没有喝醉,又怎么对得起这如岘山般美好的景致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