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履常秀才谑赠

驱车触热中烦满,苦无蔗浆冻金碗。 陈君诗卷可洗心,持作终朝晤言伴。 男儿三十四方身,布衣不化京洛尘。 白驹皎皎在空谷,黄鸟𪾢睆鸣青春。 子桑之居十日雨,入门不复闻人语。 形骸正是吹一吷,安用虚名齐后土。 文章初不用意成,黼黻帝躬临下民。 时花俚服诮新巧,牛马安所辞吾名。 禹穴幽奇行可强,江北江南正相望。 乘涛鼓枻何当往,爱惜水仙桃竹杖。 不应越女三年留,相见还须未白头。 蘧生知非苦不早,巨壑夜半遗藏舟。 达人一言嚆矢疾,相从琢磨悔去日。 菖蒲正是可怜花,我独闻名不曾识。

译文:

夏日驾车奔波在酷热之中,内心烦闷不堪,可惜身边没有甘蔗汁盛在那如金般的冰碗里来消渴解乏。 陈君你送来的诗卷却能洗涤我的心灵,我把它当作一整天倾心交谈的好伙伴。 男子汉到了三十岁,就应该在四方闯荡立身。你虽然身着布衣,却没有沾染京城那繁华虚荣的风尘。 你就像那皎洁的白驹,自在地处于空谷之中;又似那黄鸟,在明媚春光中欢快啼鸣。 就像子桑的住处遭遇十日大雨,屋内寂静得听不见人的话语声。人的形体不过是像微风轻吹一样渺小短暂,又何必追求那与大地一样广阔却虚无的名声呢。 好文章往往是不经意间自然写成的,它就如同精美的礼服,能辅助帝王来治理百姓。 如今那些追求时髦、低俗打扮的人总是嘲笑新巧的事物,就像牛马被人随意起名,又哪会去计较这些呢。 禹穴幽深奇绝,你若想去游览也是可以的,江北和江南遥遥相望。 什么时候能乘船击桨前往呢,真得好好爱惜那水仙桃竹杖。 你不应像越女那样一留就是三年,咱们相见时最好都还没到白头的年纪。 蘧伯玉知道自己过去的错误并不算早,就像巨大的船在半夜不知不觉遗落在山谷里。 通达之人的一句话,就像响箭一样迅速而有警醒作用,我愿意跟你相互切磋琢磨,后悔过去没能早点与你交流。 菖蒲花真是惹人喜爱,我只是听闻过它的名字,却从未见过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