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仲甫病暑

吴邦惮暑如蜂虿,河曲还遭长日晒。 蔗浆金碗頼蠲烦,内托潜阴数为败。 黄昏乍快风吹发,驱拊蚊虻坐明发。 青衫主簿气如云,茂陵无事悲消渴。 茫洋河伯何为者,两涘无因辨牛马。 何生狂梦涸归墟,喉舌汤汤未劳泻。 能来一嗽华池津,七椀清风立有神。 更寻齿下微妙诀,遣君体适仍魂平。 案头白纸如堆雪,人事纷纷日将月。 与君未遇尤四时,利害相磨生内热。

译文:

在吴地,人们害怕暑热就像害怕蜂蝎叮咬一样,而在河曲之地,又遭受着烈日长时间的暴晒。 幸亏有盛在金碗里的蔗浆,能够帮助消除烦闷,可体内潜藏的阴寒之气却多次出来捣乱。 黄昏时分,忽然有快意的风吹动头发,我驱赶着蚊虫,一直坐到天亮。 你这身着青衫的主簿,意气风发如云般豪迈,却像司马相如在茂陵时一样,无端地为消渴病而悲叹。 那茫茫大河里的河伯又在做什么呢,由于河水泛滥,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何生曾有狂梦,说要让归墟干涸,可他喉舌间如汤汤流水般的症状也没那么容易消除。 要是你能来饮上一口口中津液,喝下七碗茶,便能立刻神清气爽。 再探寻一下牙齿间的微妙秘诀,能让你身体舒适,灵魂也平静下来。 案头的白纸堆积得像雪一样,人世间的事情纷繁复杂,日子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 我和你还没相遇时就像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各种利害相互摩擦,让内心产生燥热。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