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沙观梨

邺城旁缺通清沟,城南之水城中流。 白沙涨陆最宜果,万梨压树当高秋。 去年花开往独晚,不见琼苞肠欲断。 隆冬骑马傍高原,却恨枯枝寒日短。 忽然变化何处来,一夜东风吹雪满。 晴川极望百畮开,三山银阙正崔嵬。 杂花不容一朵间,照眼冷艳云为堆。 堂中置酒对己好,千葩万蕊谁能绕。 暖景氤氲一片忙,蝴蝶飞来落青草。 人间浩荡看春光,岂徒田猎心发狂。 向人惨澹迫归兴,落日岘山催羽觞。 故园桃李春蹊没,惜哉拔去无奇术。 明日重寻傥可期,暴雨流阶不能出。

译文:

在邺城的旁边,有个缺口让清澈的沟渠与外界相通,城南的水流淌进了城中。 这里白沙堆积的陆地最适合果树生长,到了深秋时节,千万棵梨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 去年我去看梨花时去得太晚,没能见到那洁白如玉的花苞,心里难受得好像肠子都要断了。 隆冬时节,我骑马在高原旁行走,只能对着枯枝叹息,还埋怨寒冷冬日的白昼太过短暂。 忽然间,这满树繁花不知从何处而来,仿佛一夜之间东风就吹得梨花像雪一样开满枝头。 晴朗的水边,一眼望去上百亩的梨花盛开,就像三座银山般雄伟壮观。 花丛中容不下一朵其他的杂花,满眼都是清冷艳丽的梨花,好似云朵堆积在一起。 在堂中摆上美酒,对着这美景自斟自饮,面对千万朵花蕊,谁又能绕着它们细细观赏呢? 温暖的景色中弥漫着一片忙碌的气息,蝴蝶飞来,落在了青草之上。 在这广阔的人间尽情欣赏春光,可不仅仅是像打猎那样让人心情疯狂。 眼前的景色似乎带着一丝惨淡,勾起了我的归乡之情,落日映照在岘山上,催促着我举杯畅饮。 故乡的桃李如今已经被春天的小路埋没了,可惜我没有办法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本想着明天再去寻访这美景或许还有机会,可谁知暴雨流淌在台阶前,让我无法出门。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