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能求拟江亭诗

亭下流泉三亩隘,谁拟西江晴一派。 桃李佳名闻昔人,此言虽小可喻大。 宁非逐楚憔悴身,当是羊裘傲汉人。 避世墙东王君公,五经纷纶井大春。 端然养鱼废车马,一身环堵观天下。 吾人郑子诗句新,高堂素壁开萧洒。 何当湛湛见青枫,白苹落日慰相逢。 一亭两槛更何有,波涛风雨船前后。 莫忆乘槎犯汉津,莫忆楼船下石城。 尽醉渔阳无好曲,短蓑铜斗平生足。

译文:

亭子下面流淌的泉水,不过三亩之地那么狭小,可谁能把它想象成晴朗天空下浩浩荡荡的西江呢。 从前的人就听闻过桃李有美好的名声,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 这里隐居的人,难道不是像被放逐楚国而憔悴的屈原那样吗,又或许是像披着羊裘傲对汉光武帝的严光。 就像避世于墙东的王君公,还有满腹经纶的井大春。 他们安然地养鱼,连车马都废弃不用,身处简陋的房屋中,却能洞察天下事。 我们的郑彦能君诗句新颖,在高大的厅堂素白的墙壁上,仿佛展开了一幅潇洒的画卷。 什么时候能在这里清澈的水面上看到青枫,在白苹摇曳、夕阳西下的时候与友人相逢来慰藉相思呢。 一座亭子、两道栏杆之外还有什么呢,只有那船前后的波涛风雨。 不要去回忆乘木筏直上银河去探寻天河的奇事,也不要去回忆率领楼船攻打石城的壮举。 就算在渔阳喝得酩酊大醉也没有好曲子可听,有一件短蓑衣、一个铜酒斗,这一生就心满意足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