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景平

君不见华阴杨君汉孔子,君生其后无乃似。 平居恐惧西北隅,力行发愤尚不媿。 君今鸣橹下长淮,眼明清晓三楚开。 扬州行矣勿濡滞,江南细雨收黄梅。 我今正是鸟折翼,肺病三年广文直。 昔时黄帽榜舟人,却向西湖当不识。 寄声关子老渔樵,小山桂树不须招。 乘槎东海未敢必,欲去天台观石桥。

译文:

你没看见那华阴的杨君啊,如同汉代的孔夫子一般贤能,你出生在他之后,莫非很像他呢。 平日里,你心怀敬畏,连房屋的西北角落也不敢疏忽,努力践行、发愤图强,毫不惭愧地追求着正道。 如今你摇着船橹顺流而下,驶向那长长的淮河,清晨时分,你眼前楚地的壮丽景色逐渐展开。 你就快到扬州了,可别在路上耽搁,江南的细雨已经停歇,黄梅天也过去了。 而我如今就像折了翅膀的鸟儿,因为肺病,在广文馆任职已经三年。 当年那些头戴黄帽划船的人,要是见到现在的我,怕是都认不出来了。 请你代我向关子那里的老渔翁和樵夫问好,我不会被那小山里的桂树招引回去。 乘坐木筏去东海寻仙我不敢肯定是否能成行,但我很想去天台山看看那神奇的石桥。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