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鲁直文潜饮刑部杜君章家次封丘杜观仲韵

廷尉风流才绝尘,最怜高髻歌阳春。 两鬟亦解倚瑟语,催送花前红袖舞。 黄张翰墨海内名,席上生风清夏宇。 封丘自倚笔势豪,不怕当筵赋鹦鹉。 对酒含情古所怜,乐事几时如过雨。 阮公𬬻边不拟归,陆郎班骓无用嘶。 长灯照出帘幙外,缺月堕落藩墙西。 斗酒双鱼何足贵,李侯气许山东吏。 正须新面杂青槐,千里紫莼江上来。 长船刻玉流霞动,快引不须帆橹送。 自作新词碧牡丹,箸击杯翻钗坠凤。 芍药佳名闻昔人,满插不辞归帽重。 倒床任作鼻鸣雷,屋上啼乌还唤梦。

译文:

廷尉大人风度翩翩、才华出众,在众人中堪称一绝,他尤其喜爱那梳着高髻的歌女吟唱《阳春》之曲。那歌女身旁两个梳着双鬟的婢女也懂得随着瑟声应和,她们的歌声催促着身着红袖的舞女在花丛前翩翩起舞。 黄庭坚和张耒的诗文在天下闻名,他们坐在席上,言辞风采如同清风,让这夏日的屋子都变得清爽起来。封丘的杜观仲凭借着自己豪放的笔势,丝毫不惧怕在筵席上像祢衡赋《鹦鹉赋》那样展露才华。 对着美酒,饱含深情,这自古以来就是令人怜惜之事,欢乐的时光就像那转瞬即逝的雨一样短暂。就像阮籍在酒炉边流连忘返不想归家,陆机的班骓马即便嘶鸣也无济于事。 长长的灯光映照到帘幕之外,残缺的月亮已经落到了藩墙的西边。斗酒和双鱼这些东西哪里算得上珍贵呢,李侯意气风发,赏识像我这样来自山东的小吏。 此时正需要新鲜的面食拌着青槐嫩叶,还有那从千里之外的江上运来的紫莼菜。那刻着美玉的大船在水上航行,船中酒液晃动如流霞一般,我们畅快地饮酒,都不需要帆橹来助力行船。 我自己创作了新的词牌《碧牡丹》,大家一边吟唱,一边用筷子敲击酒杯,那热烈的气氛让歌女头上的凤钗都掉落了。 芍药花美名在古人那里就广为流传,我要把芍药花插满帽子,哪怕帽子变得沉重也毫不推辞。 最后我倒在床上,任凭自己鼾声如雷,等到屋上的啼乌将我从梦中唤醒。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