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景文两浙西路都监

刘侯八尺力如虎,遣守黄河千里堤。 闭门寒郊似深隠,虫响秋巷墙悬梨。 我官北门四换岁,访饮屡过城濠西。 雁飞不到建章阙,欲往何异车无𫐐。 诗篇惊人众侧耳,蚤有高誉无卑栖。 诏绥兵马吴八郡,画船下汴光生蜺。 西湖灵隠天下冠,幽人释子多招提。 松林竹坞我行地,拂拭定有尘埃题。 山堂清酒小泥赤,吴歌白纻双蛾低。 少年放意入云水,只今块坐愁冠笄。 君行日夜向佳景,洞庭霜落羞鰅鮧。 莫夸能饭便鞍马,闽琛海賮通蛮谿。 时平游宦行乐耳,属有佳客须频携。 明年我亦丐一邑,扁舟江上随凫鹥。

译文:

刘侯身高八尺,力气大得如同猛虎一般,如今被派遣去守护那长达千里的黄河堤坝。他平日里闭门不出,在那寒冷的郊野,仿佛一位隐居的高人,秋日的小巷中虫声阵阵,墙边还悬挂着梨子。 我在北门任职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多次拜访刘侯,到城濠西边与他饮酒畅谈。大雁都飞不到那建章宫所在的京城,我想要前往就如同车子没有关键部件“𫐐”一样困难。 刘侯的诗篇十分惊人,众人听闻都不禁侧耳倾听,他早早便有很高的声誉,不会长久处于低微的境地。如今皇上下诏让他去安抚吴地八郡的兵马,他乘坐着画船顺汴水而下,船行之处波光粼粼,好似彩虹闪耀。 西湖和灵隐寺堪称天下第一,那里的隐士和僧人有很多寺院。松林和竹坞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相信那里一定有前人留下的题诗,被岁月蒙上了尘埃等待我去拂拭。 山间的堂屋中,清酒的酒泥微微泛红,歌女们唱着吴地的歌曲,双眉低垂,姿态动人。想当年,我年少轻狂,自由自在地投身于山水之间,而如今,却只能孤独地坐着,被世俗的冠带所束缚,满心忧愁。 你日夜兼程地前往那美好的地方,到了洞庭湖边,秋霜落下,湖中肥美的鰅鮧鱼定会让你大饱口福。可不要只夸耀自己能吃能骑,吴地还有来自闽地的珍宝、海边的特产,与那蛮地的溪流相通。 如今时局太平,你在外做官正好可以尽情行乐,要是有了佳客,一定要常常相邀出游。明年我也打算请求去一个小地方任职,驾着小船在江上,追随那野鸭和鸥鹭,享受自在的生活。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