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

魏武子孙今寂莫,唐来只有画将军。 邺城初见黄须面,尚喜登堂词若云。 乃公白首图籍里,小心恐惧教其子。 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殚家安用许。 半年系船康海门,官忙不共持一樽。 冈头梨花吹欲尽,淮口汴流来正浑。 鄙夫日欲向吴越,官满一封飞魏阙。 著书虎观未敢言,蔽身蝉叶真痴绝。

译文:

魏武帝曹操的子孙如今早已寂寂无闻,自唐朝以来,曹氏家族中出名的只有擅长绘画的曹霸将军。 初次在邺城见到你这位有着黄须面相的曹姓青年,很高兴你登堂拜访,言辞如行云流水般洒脱。 你的父亲在白首之年仍沉浸在图籍之中,小心翼翼、心怀敬畏地教导你成才。你文章写得极好,心思如锦绣般细腻,可就像花费全力学习屠龙之术一样,如此大的才学又哪里用得上呢? 我这半年把船系在康海门,因为公务繁忙,都没能和你共饮一杯酒。 山冈上的梨花快要被风吹尽了,淮河入汴水的河口处,水流正浑浊汹涌。 我这浅薄之人打算前往吴越之地,任期满后就上书朝廷。我可不敢说能像东汉学者那样在白虎观参与论经著书,我像拿蝉叶遮蔽自己一样想隐藏自身,真是愚蠢至极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