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译文:

河的两岸,堤坝高耸,那堤头堆积起来就像是连绵的山峰;河的两处渡口,车来车往,道路深陷下去如同幽深的山谷。 横跨在河面上的桥,宛如傍晚时分那弯曲灵动的彩虹背;桥身的柱子在浪涛中错落排列,就好似多足虫在水中晃动着脚。 传说中曾有七头牛被用来镇河,可如今它们即便奋力踩踏河水,依旧怒目圆睁,仿佛也拿这河水没办法;而有一头牛一旦投入河中就再也没回来。 在如今这圣明的时代,借牛来治理河水;人们不必像古人那样强行饮酒以求得到神马的美玉,一切都会在恰当的安排下逐渐变好。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