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熊耳山

杀一不辜神所恫,吕母何预于樊崇。 蜂螘无王求所止,一朝积甲齐熊耳。 两峰相向犹眈眈,千载定林余一龛。 我来扪石望荆杞,此山阅人亦多矣。

译文:

杀害一个无辜的人,连神明都会感到悲痛愤怒,吕母一介女流,她的起义和樊崇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些如蜂蚁般的民众在没有贤明君主领导的情况下,四处寻求安身之所,最终在熊耳山这里汇聚,积累的兵甲都能堆得像山一样高。 熊耳山的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好似还带着一种虎视眈眈的气势,千年过去,定林寺如今只留下了一个佛龛。 我来到这里抚摸着山石,远望那荆杞丛生的景象,这座山见证过的人也太多太多啦。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