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信守李秬二首 其二

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译文:

这首诗并非古诗词,而是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喜爱山峦又何必非要等到归隐山林之时呢,就算在忙于公文事务的时候,也能把这些繁忙之事暂时搁置,去欣赏那山间美景。 你自然是要在仕途上启程前行,向着朝堂(阊阖象征宫廷之门)进发的,就像要去获取高位。不过即便如此,你也终究不会像那些只追逐功名利禄之人,而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就如同珊瑚虽美,但你不会去用垂竿打捞它(暗指不贪图非分的财富或地位)。 酒樽之中,你多次答应我像孔融(文举是孔融的字)那样,与我一同饮酒畅谈。就算生活条件艰苦,住在简陋的廊屋之下,也还能像梁鸿(伯鸾是梁鸿的字)一样,保持着自己的操守和志向。 就算将来你功成名就,像范蠡一样有了辉煌的成就,也别忘了咱们与白鸥定下的盟誓,可不能让这份对闲适自由生活的约定冷却了呀。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