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峡 老圃亭

昔君居隠鳞,投竿拂珊瑚。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亭下十余畦,蔚蔚富嘉蔬。 野果衔朱蕤,蔓实垂青桴。 篱根有蹲鸱,晨炊胜雕胡。 岂惟充君腹,邻里亦厌余。 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 谅彼汉阴人,假修匪吾徒。 避俗柴桑翁,不复叹荒芜。 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 知子非隠沦,聊以寓壮图。 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逾。 兹谋异樊须,甘事小人儒。

译文:

从前您如隐居的贤才,手持钓竿似在珊瑚间遨游(这里“拂珊瑚”有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味)。如今您来到这山谷口居住,建起亭子开始从事春日的耕种之事。 亭子下面有十多块菜畦,里面的蔬菜生长得十分茂盛,满是优质的蔬菜。野生的果木开着红色的花朵,藤蔓上挂着青色的果实。 篱笆根边长着芋头,早上煮来吃比精美的食物还要美味。这可不仅仅是能填饱您自己的肚子,邻里们也能跟着吃个饱。 您引来泉水,就像触动了大地的脉络,让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那汉阴的种菜老人(这里用了汉阴丈人抱瓮灌园的典故),为了所谓的修养而做事,可和我们不是一类人。像那避世隐居的柴桑翁陶渊明,也不用再感叹田园的荒芜了。 您收起那经天纬地的才能,来经营这小小的一亩之地。我知道您并非真正的隐士,只是借此来寄托宏大的抱负。 人生是出仕还是隐居都有自己的本分,礼义的界限是不可以逾越的。您这样的谋划和樊须(樊须向孔子问学稼之事,被孔子称为小人儒)不同,甘愿做这看似平凡的耕种之事,但其中自有深意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杨时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