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遇雨

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 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 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栢。 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 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 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璧。 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壁。

译文:

天上的浮云遮住了高耸的山峰,寺庙的台殿也渐渐笼罩在傍晚的暮色之中。 风声在山谷间呼啸流转,显得豪迈无比,密集的雨线射向山间,让山峦都变得一片洁白。 我站在东楼之上俯瞰着那空旷明亮的景致,松树和柏树就像排列整齐的龙甲一般。 这清幽阴森的景象仿佛不是人间所有,我静静地坐着观赏,内心也不禁为之震动。 寺庙敲响了钟声,随后关闭了大门,雨停了,但树梢还残留着雨滴在缓缓落下。 我和同伴相互搀扶着下山而去,道路上一片寂静,连马蹄的痕迹都没有留下。 回到住处后,我解开马鞍休息,此时一弯新月就像破碎的玉璧挂在天空。 我心里不禁担忧,就像那桃花源的故事一样,等我再想回去探寻这美景时,可能就只能看到那如青色屏障般的山峦,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