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初凉夜至将晓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 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 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 反复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 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 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 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 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

译文:

在这初秋的夜晚,房间里灯火清幽,人们的交谈声早已沉寂下来。 城市离得远,听不到打更的声音,只有巡夜打更的梆子声还在响个不停。 横斜的参星已经沉入地平线,北斗星的斗柄正指向天空。 由此我才知道此时已经到了三更,集市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了喧闹。 这时我守在书桌旁,研磨着墨汁,让墨水滴入砚台。 反复研读关于文字训诂的小学书籍,眼睛昏花得像被芒刺扎了一样难受。 我试着去隔壁房间找僧人,只见他背靠着墙壁,鼾声如雷。 身体疲惫的我径直上床躺下,在清冷的梦境中仿佛穿梭于南北两地。 醒来时,寺庙的钟声敲响,僧人们正在佛像前的席上做着礼拜。 不一会儿就听到了僧人们诵经的声音,木鱼敲击的声音就像敲击石头一样清脆。 我抬起头看向东边的窗户,早晨的太阳已经透出淡淡的白光。 我翻身起来披上衣服,感觉精神清爽,筋骨也充满了力量。 我赶忙来到酒瓮旁边,侧耳倾听,能听到瓮里发出唧唧的响声。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