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感四首 其四

娟娟簷前月,虽缺犹媚好。 团团理丝虫,养身恃其巧。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悲歌草间蚓,辛苦自鸣噪。 尔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鸣蛙诉其渴,谓若天可祷。 瘖蝉死不鸣,岂以诉无效。 悠悠群动情,谁得辨丑好。 我歌岂徒然,亦用自警告。

译文:

那檐前的月亮,身姿娟秀,虽然不是满月有所残缺,却依旧妩媚动人。那吐丝作茧的蚕儿,把身体团团裹住,凭借着自身吐丝的本领来养活自己。 而那没什么本事的老蝙蝠,趁着夜色从房屋深处飞出来。它连捕捉飞蚊的能力都没有,还不停地发出让人厌烦的声音。 草间的蚯蚓发出悲切的歌声,辛辛苦苦地鸣叫喧闹。其实你生来本可以安静无声,到底是有什么欲求,才如此烦躁不安呢? 那池塘里的青蛙大声叫嚷,诉说着口渴,好像觉得对着天叫嚷祈祷就能求来雨水一样。而那哑蝉即便死去也不鸣叫,难道不是因为知道倾诉也没有效果吗? 世间万物纷纷扰扰,各自动情发声,又有谁能分辨出它们的美丑好坏呢?我写下这首诗可并非徒劳,也是用它来自我警醒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